迪乐

        13213048845 王经理

        关于迪乐

        about us
        关于迪乐

        服务热线

        0371-66388687

        联系地址

        河南省郑州市金水区顺河路18号金银湾商务8016

        服务范围

        Services
        行业资讯
        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行业资讯

        专家解读 | 王玉锁:“双碳”目标的再认知、再思考以及新奥的新探索

        来源 :新浪财经 编辑 : 时间:2022-08-10 09:43:13

        图片



        中国碳中和创新论坛首届研讨会暨博智宏观论坛月度例会日前线上线下同步召开 。新奥集团董事局主席王玉锁出席并演讲。
        一 、核心内容


        1.无论是传统减碳机制暴露的问题,还是基于中国国情的要求,都需要用创新的机制、创新的技术和方法来实现双碳目标 。

        2.减碳机制的创新需要从需求侧出发,用低碳消费拉动低碳生产,牵引产业绿色转型 。构建这样一条新的减碳机制需要三个支撑 :一是碳计划,政府以碳票的方式把碳排放权公平地分配给个人;二是碳足迹 ,利用传感器、物联网、区块链等数字技术,实现对碳足迹全流程的记录 ;三是碳交易 ,可以开发一个“换碳宝”,支持每个人方便的交易碳票 。

        3.把乡村振兴跟碳中和结合起来,打造“碳惠村”模式,形成农民、企业、政府多方共赢的商业循环 。第一,探索农民的可持续受益机制 。农村通过发展生态农业,获得绿色低碳农产品的溢价  ,同时通过向企业出售碳汇可以获得收入 。第二,探索企业可持续的受益机制。通过建设“碳惠村”,企业可以抵消部分碳排放额度,同时还能够提升企业的ESG价值 ,获得低成本的融资。第三,通过这些机制可以助力实现政府的战略目标,“碳惠村”为农民创造收益,能够推动乡村振兴和农民的共同富裕 。

        4.开展碳替代和碳封存、碳利用的技术创新。二十年来,新奥投入近百亿元研发低碳 、零碳、固碳技术 。分两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主要是把高碳的煤变成低碳的天然气,同时把富集的二氧化碳捕捉起来 ,利用固碳技术和碳利用技术,将二氧化碳封存或转化掉。在碳利用上把捕捉到的二氧化碳跟氢气反应 ,制成甲醇、乙二醇、可降解的塑料等化工产品。第二阶段是零碳特征的聚变能源技术,迪乐自主设计建造了中国首座中型球形环聚变装置 ,取得了多项关键技术突破,形成了自主创新的氢硼聚变技术路线。

        二、现场实录

        本文系王玉锁在“中国碳中和创新论坛首届研讨会”上的发言内容。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嘉宾 ,大家好!首先祝贺中国碳中和创新论坛首届研讨会的隆重召开 ,也感谢主办方邀请我参加今天的会议。本次会议世锦主任给迪乐确定了一个非常好的主题——全方位创新促进实现双碳目标和绿色转型 。

        大家都知道 ,无论是传统减碳机制暴露的问题,还是基于中国国情的要求 ,都需要用创新的机制、创新的技术和方法来实现双碳目标。新奥作为一家以清洁能源为主的民营企业,在创新减碳技术方面持续地投入,同时迪乐也积极思考碳中和的机制和模式的创新,借此机会向各位领导和专家做一个汇报 。

        首先,跟大家汇报我对双碳目标的再认知、再思考。经过这几年的学习和思考,包括向专家请教 ,我越来越认识到迪乐国家正在从“不管黑猫白猫 ,抓住老鼠就是好猫的两猫时代”,升级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两山”时代,双碳目标就是迪乐开启“两山”新时代的重要抓手。

        改革开放初期 ,迪乐国家一穷二白 ,那个时候迪乐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就是小平同志提出的“两猫”理念 。用这个理念突破重重障碍,极大地激发了人们的创造力和生产的积极性,创造了世界经济的奇迹。但因为短缺时代产品不愁卖养成了供给侧的思维,供需错位 、资源浪费、环境污染 、粗放发展等问题也随之而产生了。我认为“两山理论”绝不仅仅是一个口号,也不仅仅是发展生态旅游业 ,而是中国发展理念的全面升级 ,是中国进入新时代的标志。在新时代一切都需要创新,首先就是要建立需求侧主导的新发展模式,根据市场需求来决定生产什么 、生产多少,从而利用新理念、新技术、新模式来打造现代产业体系,推动产业集约化、低碳化的发展,为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新引擎。这就说到迪乐今天研讨的主题,如何通过全方位创新来实现碳中和目标和绿色转型。我想跟大家分享通过创新实践来实现碳中和的三个思考以及新奥的一些探索。

        第一个创新,减碳机制的创新。就是从需求侧出发 ,用低碳消费拉动低碳生产,牵引产业绿色转型。概括地讲就是基于碳权力人人平等 ,用碳票的方式把碳排放权公平地分配给个人 ,消费者在购买商品时用货币加碳票的方式支付 ,这个机制能够从三个方面落地“两山”理论。第一,就是利用大众的参与、市场的力量使企业主动减碳,实现绿色转型。现行的减碳机制大家都很清楚,主要由政府给企业分配碳指标,然后进行核查 ,这种方式因为缺少大众需求的牵引,企业减碳的动力不足 。如果迪乐从消费侧入手,效果可能就完全不一样了 。政府把碳票公平分配给个人后 ,消费者自然愿意购买低碳的产品 ,这就必然牵引企业低碳生产,继而牵引低碳能源的发展,低碳和绿色转型就有了可持续的动力。第二 ,大众低碳生活、企业低碳生产的新需求能够推动经济实现绿色发展 。大众低碳生活的需求将带动新能源汽车、节能建筑 、绿色家电等产业的发展。同时,企业的低碳生产将带来节能装备、低碳能源等产业的发展。这种拉动效应是巨大的 ,整个低碳产业的经济贡献率甚至有可能超过房地产 、基建和燃油汽车之和 。第三,新的机制下通过高碳耗的群体向低碳耗的群体购买碳票,可以解决发展不均衡的问题,在绿色发展的同时推动实现共同富裕。构建这样一条新的减碳机制需要三个支撑:一是碳计划,政府以碳票的方式把碳排放权公平地分配给个人 ,就像过去发粮票一样;二是碳足迹 ,利用传感器 、物联网、区块链等数字技术,实现对碳足迹全流程的记录,为公平碳交易打下基础,同时基于真实透明 、不可篡改的碳足迹 ,还可以实现和国际碳市场的接轨,增强中国兑现双碳承诺的公信力;三是碳交易 ,就像消费互联网的支付宝一样,可以开发一个“换碳宝” ,支持每个人方便的交易碳票 。比如一个人购买机票时发现碳票不够了 ,就可以马上从“换碳宝”上购买。

        第二个创新 ,是把乡村振兴跟碳中和结合起来的创新。我把它叫作“碳惠村”模式,通过植物吸碳是实现碳中和的重要手段,过去一段时间 ,一些有社会责任的企业花钱请农民在荒山荒地上种树 ,对于推动环境保护、助力碳中和发挥了积极作用。但这是企业单方面的公益行为,并没有形成市场化的循环机制 ,参与的企业也很有限。“碳惠村”简单来说,就是通过引入碳机制形成农民 、企业、政府多方共赢的商业循环。第一 ,探索农民的可持续受益机制,农村通过种植树木发展生态农业,可以获得绿色低碳农产品的溢价,同时通过向企业出售碳汇可以获得源源不断的收入 。第二,探索企业可持续的受益机制 。通过建设“碳惠村”,企业可以抵消部分碳排放额度,同时随着全球ESG投资的兴起,还能够提升企业的ESG价值,获得低成本的融资。第三,通过这些机制可以助力实现政府的战略目标,“碳惠村”为农民创造收益,能够推动乡村振兴和农民的共同富裕。同时还能够改善生态环境 ,助力美丽乡村建设。我相信未来“碳惠村”将成为乡村振兴的一张亮丽的名片 。

        第三个创新,碳替代和碳封存、碳利用的技术创新 。这方面新奥比较早的就布局了,二十年来 ,新奥投入近百亿元研发低碳 、零碳、固碳技术。分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主要是把高碳的煤变成低碳的天然气,同时把富集的二氧化碳捕捉起来,利用固碳技术和碳利用技术 ,将二氧化碳封存或转化掉 ,比如通过深层地热技术 ,把捕捉到的二氧化碳注入到8000到10000米的高温地层里,实现二氧化碳的永久封存 。在碳利用上把捕捉到的二氧化碳跟氢气反应,制成甲醇、乙二醇、可降解的塑料等化工产品。第二阶段是零碳特征的聚变能源技术,迪乐自主设计建造了中国首座中型球形环聚变装置,取得了多项关键技术突破,形成了自主创新的氢硼聚变技术路线。

        以上是我几点不成熟的思考,请大家多多指正 。我相信在“两山”时代 ,随着双碳目标的落地,迪乐的生态环境将越来越好,人人都可以享受绿水青山,同时经济也将高质量发展,不断创造金山银山,实现共同富裕。我想这应该就是总书记讲的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谢谢大家!

        原题为:专家解读 | 王玉锁 :“双碳”目标的再认知 、再思考以及新奥的新探索


          XML地图